2009年11月9日 星期一

非常印尼的印尼餐廳


~ 峇里村 ~ 筱荃2009/Nov./03


將近20年前,我們曾經帶兩個剛上小學的娃娃到印尼玩過一次,愛上那兒少油、酸辣夠勁有點臺灣、有點四川的食物。

後來,一家人就成了明珠餐廳的常客,當時覺得好吃極了。幾年前我們回臺灣尋址再訪,老闆沒換,口味卻大不如前,接著就聽說他收山了。

兩娃長大振翅高飛,不再能帶著漫遊,老巢裡的兩老回飛生長的小島,少了忙碌多了時間,停不下輪轉的意念,且找些好吃、好玩的東西以添補空閒、以成就生活中的變化,以安慰體內習慣漂泊的基因,網站上各家說法爭鳴,雖得靠經驗和靈感來判斷倒也趣為盎然。

這家印尼餐廳可是非常印尼,雖然,所在地附近我們經常出沒,卻不知道有她的存在,就算知道她的存在也不能依外觀確定她是在營業中,就算知道是營業中,未必敢走進門,未必會點菜。

她就在中山地下街長安西路出口正右方,自來舊的招牌掛得老高,得高高昂起頭才看得到,而且,入夜不亮燈,餐廳裡面燈也不太亮,入口則被停靠的車輛緊緊擋住,彷彿宣告,沒誠意、沒信心別來,哈,很像姜太公釣魚ㄟ!

那天,我們詳細研判網站資訊後,雙雙認同值得一試,摸進門後,看到有三人在冰箱前的一個餐桌上聊天、剝紅蔥頭,悠閒、自在,紅蔥頭、蔥皮、飲料任意置放著,左側、內側架上則是七堆八歪、待賣的印尼雜貨。


在女老闆介紹下點好菜,等候上菜的時刻,發現想必是節約能源,只亮了黃燈兩盞,而燈光又被天花板上裝潢的波形竹簾擋掉大半,在門外,若不定住目光貼著玻璃是看不見燈光的,櫃臺後面的牆上錯落著印尼傳統面具,倒是桌上看不懂的字的菜單給足我們信心,他訴求的族群是印尼人,肯定錯不了。

首先出現的是一小盤加東牛肉和裝在淺竹籃,躺在油紙花心,綴滿細長紅蔥頭的黃薑飯,無庸置疑,自製紅蔥頭鮮香酥脆,長米黃薑飯粒粒清楚,正在嘆惜加東牛肉毫無辣味之際,女老闆三人忽然一陣笑聲過耳,接著傳來她是否太辣的問話,我忍不住抱怨『一點都不辣』,旦見另外那兩人目光中寫著『臺灣怎有如此怪怪嗜辣人』,她歉然的立即起身,取來一大碟好吃的印尼辣醬,化解了我們的遺憾。


嘎多嘎多是傳統印尼菜蔬,少不了碎蝦米、脆蝦餅、油豆腐、四季豆、綠豆芽、花生粉、魚露、碎紅辣椒、另外混雜的時蔬想必是各家互異吧!

沙嗲是東南亞最討好的肉食,主要是口味大眾化,只要新鮮很難不好吃,印尼人的宗教信仰包括佛教、印度教和很大部分的回教徒,所以超越宗教信仰的羊肉串比較合宜,那盤串燒可是羊味兒十足,沾滿花生香的醬料、點上椰漿和大方鋪灑,堪稱特色,採滾刀切法、熱油酥炸的紅蔥頭相得益彰。

喜歡和好手藝的主人聊天,得知更多相關邊陲、核心資訊,讓吃這件事變得更具知性,也常常啟發我生活的哲理,願與同好分享。

女老闆是道地印尼人,會講可溝通的單字型、印尼文法的國、台語,這是餐廳經營的第三年,自學自創,客人包括同族、日本、韓國人和少數臺灣人,大幅降低辣度以應和本地口味(可理解、很可惜),營業時間為,每天早上十點至晚上十點,想必是為配合客源,假日生意較佳時才加售數樣印尼甜點。

該餐廳女老闆有著東南亞女人特有的輕鬆、自在,餐飲價位中等,對節儉的印尼外勞而言應該屬於高價位的,但對印尼商人和華僑而言就另當別論了,我們買單時剛好有一位操著印尼語的男士帶著臺灣友人來進餐,看他的熟稔便知是常客,我們也應該會變成常客喔!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