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7日 星期一

學習宗教利他、愛人、無我的神髓, 跳脫宗教自私、防衛的藩籬成就的覺醒

學習宗教利他、愛人、無我的神髓,

跳脫宗教自私、防衛的藩籬成就的覺醒 筱荃2010.May.19


佛家所說佛陀的受身滅度,但法身不滅之理,

蓋因,法界是相通的,真理是遍行的,是唯一的,

但是,語言是可變的,人心是善變的,念頭是無止境的。

佛家談禪修與『草原狼導師』一書中,祖父遍訪族群、

宗教乃至各物種,遍行瀑布、河川、炙熱、酷寒,

以親身體受覺悟萬法歸一是用不同的話語詮釋唯一的真理,

大自然流動的靈,不就是法界相通,無須語言嗎!

最近、看了兩部介紹蒙古草原生活的影片

─『小黃狗的窩(The cave of the yellow dog )』、

『駱駝駱駝不要哭(又譯:哭泣的駱駝)

(The story of the weeping camel)』,感嘆人對待私利和

其他物種的分別心,感嘆所謂文明的衝激,

卻又稱讚其傳承的智慧與生活的真實感。

摘錄自『小黃狗的窩』:

1.把四根手指頭向後撐開,

去咬手掌─如果連你身上自己的部分都有所不逮,

如何能看見甚麼都要。

2.將米粒沿針尖撒下,等待米粒插在針尖上。

─出生為人的機率比米插上針尖更小,

如何能不珍惜生命,好自為之。

摘錄自『哭泣的駱駝』:1.音樂的靈動、駱駝的眼淚和悲戚的命運,有情的人際互動和私欲矇覆的侵蝕。

人真的是進化了嗎?

禪的修行,能使懦者立,頑者廉,狂者謙,

剛者柔。所謂禪修即是心的鍛鍊。藉由禪修的練習,

培養內觀與自我覺省,並時時將這種能力運用在

日常生活中是『與自己的約會』,

是透過自我接受與認同展現出原始的自我面貌。



人喜好沈迷於探索過去與未來的弔詭中追求靈通。

特別是在遭遇重大變故或承受無法承擔的壓力時,

更會因為心的亡失而被雜念抓取,試問當我在受苦時,

何者為我?是五藴聚合的身體?是內心呈現的記憶?

保持一念清明,守護心的平靜,縱使世事紛擾,外緣逼迫,也能清安自在!

禪修是身心法則,人生的遭遇實關因緣果報,

緣聚則生,緣滅則散。業報現前時無法改變,

但心的境界卻可透過禪修而提昇,培養喜悅的心境

足以改變身體的狀態轉為善的循環。觀想『佛陀滿足的微笑』,

OK的手勢』,是全然接受的態度。

個人的好壞其實牽涉到過去世的業報,

但心態的改變卻是每個當下,這是可以努力的部分。

禪修,使我們不依外境,心生喜悅充滿信心與希望。



打坐過程中,身體所產生的不適與疼痛是每個人所必須經歷的。

當看看『痛』與『痛苦』之間的對應關係。痛是生理的反應;

痛苦則是心理判斷所起的情緒反應。而衝突來自於對抗,

對抗有多強烈衝突就有多強烈,身心交互影響下的屈服、

挫敗是可以預見的。~『草原狼導師』對此著墨甚深。

把打坐時肢體的強烈不適轉為激發內心的力道。

一旦看到痛而不為所苦,不受牽制,一心不動乃至以痛為師,

便是『佛陀滿足的微笑』了。~因無所住以生其心~

附註:參考:本部落格所發表~一段感言~讀『草原狼導師』

建議觀賞:影片:『美夢成真』、『哭泣的駱駝』、『小黃狗的窩』

書籍:『松林少年』、『草原狼導師』、『追蹤師足跡』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