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3日 星期四

評[扶不起的阿斗]

評[扶不起的阿斗]

網站摘錄:~
一句『扶不起的阿斗』,讓劉禪(劉備獨子),這位三國時期在位最久的君主,成為了『無能、沒出息』的代名詞。然而這位集『循理之君』與『昏暗之后』評價於一身的劉禪,卻非單純的『扶不起』三個字就能蓋棺論定。
劉禪,字公嗣。據《三國志》記載,劉禪是甘夫人所生。荊州當陽長坂坡之戰時被趙雲從亂軍中救出。221年,劉備稱帝,立劉禪為皇太子。同年,劉備為奪回荊州,報關羽被殺之仇,親率大軍攻吳。在夷陵之戰戰敗之後,劉備一病不起,於223年4月病故。三國志記載劉備臨終前囑咐劉禪:「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如君」。
劉禪繼位初期,丞相諸葛亮主導軍政大事,『政事無巨細,咸決於亮』。諸葛亮死後,劉禪廢除了丞相制,改設尚書令、大將軍和大司馬三職互相制衡,將軍政事務分開。後來『乃自攝國事』,提出『須吳舉動,東西掎角,以乘其釁』,由蔣琬、費禕、董允等人主政,修養生息,積蓄力量後從長計議再北伐的政策,親自處理除了對外戰爭領域之外的國內軍政事務。諸葛亮死後蜀漢維持了近三十年的統治。
263年,鄧艾越過陰平天險,率魏軍直達成都,劉禪投降,蜀漢滅亡。後來劉禪移居魏國都城洛陽,被封為安樂縣公,並留下了『此間樂,不思蜀』的名句。晉諡劉禪為安樂縣思公,後來劉淵追諡劉禪為孝懷皇帝。
自東漢以來,權臣權力太重一直都是導致政局不穩的重要因素,諸葛亮當政時,雖然『政由葛氏,祭則寡人』,但是劉備死前托孤的對象除了諸葛亮以外,還有尚書令李嚴。劉禪本來可以藉由李嚴來制衡諸葛亮,以防止諸葛亮權力過於膨脹。但是劉禪非但沒有這麼做,反而在諸葛亮駐守漢中的同時,將李嚴調往江州,負責北伐軍後勤補給,以及監視東吳舉動。當李嚴因延誤軍機之事與諸葛亮發生衝突,劉禪也尊重諸葛亮的決定,奪去李嚴官職,將李嚴軟禁於梓潼郡。
諸葛亮死後,劉禪依照諸葛亮的安排,先後以蔣琬與費禕主持國政。但是劉禪為了防止權力偏頗,因此以費禕為尚書令和大將軍,主官政務,以蔣琬為大司馬,主管軍事,兩人的權力相互交叉,相互牽制,各有側重。直到蔣琬死後,劉禪『乃自攝國事』,逐漸收回大權。
三國時代,承繼東漢末年混亂的政局,因此浮華之風盛行。曹叡曾大修洛陽宮,造成農耕人力不足,《三國志》說曹叡『盛興宮室,留意於玩飾,賜與無度,帑藏空竭』;東吳方面,孫權、孫皓都有修建宮室的紀錄,惟獨蜀漢沒有任何大興土木,役使民力的記載。蜀漢建國初期擁有二十萬戶,男女共計九十萬,為三國中最少。至263年,蜀已有28萬戶,當中蜀郡擁有戶口最多。至蜀漢滅亡時,官府仍有金、銀各二千斤,可見,諸葛亮與姜維多次北伐虧空蜀漢國力之推論,仍有可議之處。
不過蜀漢自諸葛亮死後,劉禪經常舉行大赦,一來與諸葛亮執法嚴厲有關,另外一方面自然也是因為連年征戰,人口出現失衡狀況有關。而蜀漢後期,劉禪聽信黃皓、陳祗巫鬼之說,最後間接導致蜀漢走向滅亡一途。摘自網路
讀後感言:
最近迷看連續劇[三國],隨劇情發展有了新話題和新探討,
也在網路上找尋記載三國人物事件的更多資料,觸發有趣的腦力激盪!赫然發現大陸有許多對劉禪性格和時代背景的論說.
~其實,劉備早就知道其子性情純直,而非愚痴,若是生長在平常百姓家,將是幸福之人.
而我們從史書上看到對劉禪的評語只是三國作者或歷代主流對皇室繼承者的期許和評價,時代更迭,用現代的想法來重估古人,也無須為他叫屈,卻可以依此給看官更廣闊的人生思維。一樣米養百樣人,有些人的天堂是另一些人的地獄,反之亦然,更多樣的生活可能性是善待自己,待人以更多的尊重是善待彼此,人啊,說來容易,做來難,EQ高不是一句話而是一種覺知的修為,必須違抗自己多世的積習,在腦中建立新連結。
看得開,向前看,更多生活可能性,且每個轉折的路上都將樂不思蜀。~
當今,智慧大開,人們有審思,批判能力,有機會讀書而不被書所困,看事而不被事所堵,跳脫歷史對人物,事件評價的槽臼,另眼看人生,用新思維任事.不被名利所,,適性而活。
葡萄不懂蘋果,,反之亦然,
各有氣質,勿以蘋果眼評斷葡萄,反之亦然!
再者:蘋果,葡萄可相互尊重,卻各有世界,
其道不同,不相為謀,僅守分際,是謂大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