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5日 星期四

萬聖節趣談

隨筆
萬聖節(HALLOWEEN)趣談 2007 ,Oct ,23

Halloween的意思:
“HALLOW”─聖徒,Een─E’en─Even=Evening-傍晚─在詩中為了押韻而縮寫,後來和Hallow連成一個字─Halloween,因為這個節日的活動是在入夜以後才開始。

古時候的歐洲天主教會把十一月一日訂為聖徒日(All Hallows Day),紀念所有為傳教而犧牲奉獻的人。
五百年前蘇格蘭,愛爾蘭一帶的凱爾特人把十月三十一日當成冬天來臨前的最後一天,他們相信在這天晚上死去的鬼魂會回到原居地尋找活著的人當替死鬼,這是鬼魂獲得再生的唯一希望,但是,大家都怕被當成替死的冤魂,於是在這天晚上他們就打扮成妖魔鬼怪讓鬼魂無法分辨真假,這和聖徒日是兩個性質相近日期相鄰的節日,所以他們乾脆把聖徒日提前一天到十月三十一日,西元一世紀,入侵的羅馬人為收攬人心就接受了這個習俗。

Trick or treat ─不給糖就搗蛋:
萬聖節裡的主要節目─”Trick or treat”─是源自西元九世紀的基督教習俗,那時候的基督徒有個習俗是在每年十一月二日─萬靈節(All Souls Day),就挨家挨戶相互到別人家去要麵粉和葡萄乾烤的”靈魂餅”,他們相信給出這些經過牧師祈福的靈魂餅會得到上帝的庇佑,讓去世的親人早日進入天堂。

提南瓜燈的由來:
傳說,古時候愛爾蘭有個非常喜歡惡作劇的人叫JACK,有一次他把惡魔騙上一棵大樹頂,然後他在樹幹上畫了一個大十字架困住惡魔,藉機要求惡魔施法讓Jack永遠沒有犯罪紀錄,惡魔就把Jack的名字從善惡登錄簿上移除,當Jack死後因為沒有任何記錄,天堂地獄都不能收留他的靈魂,他那隨處飄盪的靈魂只好靠著在挖空蘿蔔裡放的一根小蠟燭引導在陰間流浪,愛爾蘭人稱這種蘿蔔燈為[傑克的燈]-“JACK─O─LANTERNS”。
十九世紀隨著歐洲移民風潮的興起,愛爾蘭有很多人移民到美洲,當然把風俗一起帶進美洲,在美洲他們發現十月底是南瓜成熟季節,產量大又比蘿蔔容易製作燈,大家就改用南瓜來雕刻。
萬聖節原先是歐洲人懷著恐懼和警戒的節日,經過上千年的演變,後來移民自然的把它帶入美洲,再隨著地區和時代變遷,商人的包裝和煊染變成了今天的樣子。而我們在台灣看到的萬聖節跟歐美的差距就更大了。

在歐美大部分的家庭把萬聖節看成就像兒童節一樣是以孩子為重心的節日,是孩子最高興的要糖日。每一年孩子們最期盼的兩個節日一個是聖誕節,另一個就是萬聖節了,孩子們幾乎是前一年才過完萬聖節就開始盤算著來年萬聖節自己的鬼樣子。
萬聖節是令大人,孩子興奮的節日,四處可見鬼話題,鬼創意的遍滿,大小南瓜的展售,各式鬼東西的懸吊,無論家庭,學校或各個公共場所都鬼裡鬼氣,當然更準備了各式糖果餅乾等打扮成妖魔鬼怪的孩子們來索取,小一點的孩子們由父母陪著到社區或百貨公司去活動,大一點的孩子就會結伴同行,有的家庭乾脆乘機聚在一起為孩子們辦萬聖節舞會,大小同樂。
歡迎孩子來要糖的家庭,通常是把門口的照明燈點亮,或在門口放上點亮的南瓜燈,如果完全不希望有人上門來按鈴要糖就得把屋裡的燈全部關熄,你可以外出,拉上窗簾或是在地下室活動,許多父母,家裡的成年人甚至老人家都非常享受這個節日歡樂和搞怪的氣氛,也非常願意藉這個節日輕鬆自己,娛樂孩子,就會花很多心思,把自家裡外徹底裝點成鬼屋,墓地,熄掉照明燈擺上一顆昏暗鬼氣的南瓜燈,自己也打扮得鬼模鬼樣等著呼應上門來要糖的小鬼,這就有點刺激了,通常大點的孩子最喜歡找這種家去探險,也許還沒來得及掀門鈴,門就嘎嘎作響,緩緩打開和著鬼樂,伴著陰風飄飄而出,卻老半天不見個鬼影子,猛然發覺背後不知何時,打哪兒忽忽然冒出個提著腦袋挽著糖籃子的無頭鬼。想玩這種遊戲的孩子都有心理準備,,不過給糖的家庭出發點都是好玩和和善,不至於太過份。
一般而言,現今的萬聖節在西方社會是個有趣而溫馨的日子,這是個唯一孩子不怕鬼,鬼也不可怕的日子,更是個牙醫最愛的日子,一個晚上下來,孩子們索取的糖果足夠他蛀掉好幾顆牙呢!

附註:文右的圖作是為孩子們設計的,由家長或老師根據孩子的喜好和年齡作難易的增減,底色和剪圖的顏色可互換,黑,白,橘是萬聖節傳統的基本色調,版面設計及棉花鋪排等依孩子想像隨意施展,配合大人小孩愉快互動,創意故事發展,萬聖節可愛鬼圖作的歡笑時光,將有效消彌孩子對黑暗的恐懼。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