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台灣醫療技術全球第三]這件事:
首先,思考一下:
1.[台灣醫療技術全球第三],是否符合台灣人口比率,每人的隱形負擔多大?
2.[台灣醫療技術全球第三],其所造就的財富,歸何人擁有?
3.[台灣醫療技術全球第三],由台灣人口來分擔,過程中有多少人被無辜當成白老鼠?
4.[台灣醫療技術全球第三],就集體而論,所造就的是幸福社會還是醫療浪費?
5.[台灣醫療技術全球第三],就個人而言,所造就的是否有超高比例的過當醫療?
6.[台灣醫療技術全球第三],就群體而言,所造就的是否有高數量之過當醫藥依賴?
7.[台灣醫療技術全球第三],對全民的實質意義為何?
8.[台灣醫療技術全球第三],台灣人民生活水平、快樂指數之關係如何?
其次,讓我們來看看台灣社會的迷失並思考如何降低醫療使用,
架構最有價值的老年生活!
現今,台灣許多年長者每天最大的興趣就是從早到晚,
感覺和檢視自己從頭到腳每個細胞、每個器官的不適,
行事曆中排滿了就醫行程,朋友見面、親友談論的話題
除了政治謾罵就是叨唸自己的病名、服用的藥物、熱衷的交換健身醫療的經驗…。
在找不到目標的退休生活中無所事事,於是 [內觀身體]變成生活新重心,
看病、服藥變成社交中必須擁有的共同語言。
曾經,在台灣經濟成長中扮演著推手的長輩們,大多數衣食無慮又節儉成性,
漸老過程中集體切磋成社會恐病怕死的不健全心態加諸廉價而不健全的健保制度推波助長。
多方集體催眠造成的大需求假象成就了傲視國際的醫療體系、醫藥器材大推展。
廉價的醫療照顧讓很多人安心的泡在不必要的醫療、藥物中,
這對台灣而言是值得誇耀的好事還是無明的共業?
除了坊間流行的消極、恫嚇等負面說詞諸如~老年要存多點錢、
要享受休閒、要旅遊、要抗老、會不良於行、失智、失禁..
要孝順、要福利、要外勞、要住得靠近醫院、要住老人中心...,
從中年就開始準備活在自憐、自怨、自嘆、自哀中
求憐、求愛造成自己和親友的煩擾...,都是這些念頭招來了預期的老年生活。
可曾想過,我們人類需要的是有意義的生活,
忙碌在被肯定中會忘記生病和老去,
用自我規劃和社教系統讓老人健康的老去是絕對可行的,
我們可以從年輕時期就具備正向、獨立、助人的寬廣心態,
這不單是個人的價值觀更是社會共同營造的集體價值體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